河南恒天久大實業有限公司

棕櫚油是如何風靡**的?

作者:admin 發布日期: 2019-05-14 二維碼分享
棕櫚油是如何風靡全球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地方,生長著一種神奇的水果。這種水果可以被擠壓成一種非常特殊的油,它使餅干更健康,肥皂更易起泡,薯片更脆。這種油甚至可以使唇膏更光滑,能防止冰淇淋融化。由于這些神奇的品質,人們從世界各地來購買這種水果和它的油。
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一只猩猩在一個棕櫚油種植園附近獲救。照片:Vier Pfoten/Four Paws/Rex
在水果的原產地,人們燒毀了森林,這樣他們就可以種植更多的這種水果,它由此產生了大量令人討厭的煙霧,并讓森林里的所有生物都跑光了。當樹木被焚燒時,會釋放出一種氣體,使空氣升溫。然后每個人都很沮喪,因為他們愛森林里的動物,認為溫度已經足夠暖和了。一些人決定他們不應該再使用這種油了,但大多數情況還是像以前一樣,森林還在遭到破壞。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只是它不是魔法。油棕樹(幾內亞油棕屬)生長在熱帶地區,含有世界上用途廣泛的植物油。它在煎炸時可以不變質,并且能與其他油很好地混合。它由不同類型的脂肪酸組成,經過精煉后的稠度使其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包裝烘焙食品配料。它的低生產成本使其比棉籽油或葵花籽油等煎炸油更便宜。它提供的發泡劑幾乎用于各種洗發水,液體肥皂或洗滌劑。與動物油脂相比,化妝品制造商更喜歡它,因為它易于使用,價格低廉。它越來越多地被用作生物燃料的廉價原料,尤其是在歐盟。它在加工食品中起著天然防腐劑的作用,而且確實提高了冰淇淋的熔點。棕櫚油可用作黏合劑,把纖維板上的顆粒粘合在一起。從膠合板到馬來西亞汽車的復合車身,油棕的樹干和葉子可以制成多樣東西。
在過去的五十年里,全球棕櫚油產量一直在穩步攀升。1995年至2015年間,年產量翻了兩番,從1520萬噸增至6260萬噸。到205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再次翻兩番,達到2.4億噸。棕櫚油種植的步伐是驚人的:棕櫚油的種植園占全球耕地的10%。今天,150個國家的30億人使用含有棕櫚油產品。在全球范圍內,我們每人每年平均消耗8公斤棕櫚油。
 

其中85%來自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全球對棕櫚油的需求提高了出產國百姓的收入,尤其是在農村地區,但這是以巨大的環境破壞為代價的,而且往往伴隨著侵犯勞工和人權的行為。在印尼這個擁有2.61億人口的國家,森林大火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有些火災的目的是砍伐森林,為更多的棕櫚樹種植園開辟土地。生產更多棕櫚油的經濟動機正在促使地球變暖,同時破壞了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犀牛和猩猩的棲息地,使它們瀕臨滅絕。
然而,消費者往往意識不到他們甚至在使用這些東西。自稱為“棕櫚油監管機構”的棕櫚油調查列出了200多種含有棕櫚油的食品、家庭和個人護理產品的常見成分,其中只有10%左右含有棕櫚“Palm”成份。
棕櫚油是如何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的?沒有任何一項創新導致棕櫚油消費飆升。相反,它是一個又一個行業在合適的時機推出的商品,每個行業都用它來替代原料,回頭。與此同時,棕櫚油生產國將棕櫚油視為一項減貧計劃,而國際金融組織則將棕櫚油視為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引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經敦促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增加產量。
隨著棕櫚產業的擴張,環保主義者和綠色和平組織等環保組織開始對該產業對碳排放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性影響發出警告。(然而,可持續生產棕櫚油并非不可能,一些組織認證了可持續生產商。)作為回應,針對棕櫚油的反彈已經出現:去年4月,冰島超市承諾,到2018年底,將從所有自有品牌的食品中削減棕櫚油。去年12月,挪威禁止進口生物燃料。
但是,當人們意識到棕櫚油的影響已經蔓延開來時,它已經深深扎根于消費經濟之中,現在想要消除它可能為時已晚。(很明顯,冰島發現不可能實現2018年的承諾。相反,該公司.終從含有棕櫚油的食品中撤下了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從所有品牌食品中撤下棕櫚油。)
確定哪些產品含有棕櫚油,更不用說棕櫚油的來源有多可持續了,這幾乎需要一種超自然的消費者意識水平。無論如何,鑒于歐洲和美國在全球需求中所占比重不足14%,西方消費者意識的提高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全球一半以上的需求來自亞洲。
在巴西發出森林砍伐警告后的20年里,消費者的行動減緩了(而不是停止了)森林破壞。“西方國家只占棕櫚油消費的一小部分,世界其他國家一點也不在乎”,科羅拉多州自然棲息地的董事總經理Neil Blomquist說。在厄瓜多爾和塞拉利昂生產棕櫚油獲得高水平的可持續性認證。“所以沒有多少動力去改變。”
棕櫚油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有五個因素:
首先,它已經取代了西方食品中不太健康的脂肪。其次,生產商一直在努力保持低價。第三,它已經取代了家庭和個人護理產品中更昂貴的食用油。第四,由于價格低廉,它在亞洲國家被廣泛用作食用油。隨著這些亞洲國家變得更加富有,他們開始消耗更多的脂肪,其中大部分是以棕櫚油的形式消耗的。
棕櫚油的廣泛使用始于加工食品。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開始警告說,黃油的高飽和脂肪含量可能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包括英荷合資企業聯合利華(Unilever)在內的食品制造商開始用人造黃油取代它,人造黃油由低飽和脂肪的植物油制成。然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人們清楚地認識到,人造黃油中制造油脂的過程,即所謂的部分氫化,實際上產生了一種不同的脂肪——反式脂肪——甚至比飽和脂肪更不健康。聯合利華的董事會看到了反對反式脂肪的科學共識,決定擺脫它。聯合利華當時的董事會成員詹姆斯?W?金尼爾(James W Kinnear)表示:“聯合利華一直非常關注其產品消費者的健康利益。”
切換是突然發生的。1994年,聯合利華煉油廠經理格里特·范·杜因(Gerrit van Duijn)接到了鹿特丹老板的電話。聯合利華在15個國家的20家工廠需要從600種脂肪混合物中去除部分氫化油,并用無反式脂肪配料替換它們。
蘇門答臘島Pekanbaru的一個油棕櫚種植園發生火災,原因是密集耕作方式和旱季。照片:法新社/蓋蒂
由于范·杜因無法解釋的原因,這個項目被稱為“帕丁頓”(“Paddington”)。首先,他需要弄清楚什么可以取代反式脂肪,同時保持其良好的特性,比如在室溫下保持固態——這是廉價黃油替代品以及餅干等制成品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選擇:從油棕樹上提取的油——要么是棕櫚油(從果實中提取),要么是棕櫚仁油(從種子中提取)。如果不生產反式脂肪,任何其他油都不可能精煉到聯合利華各種人造黃油混合物和烘焙食品所需的稠度。Van Duijn告訴我,這是部分氫化油的替代品。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的飽和脂肪含量也低于黃油。
每個工廠的開停須同時進行——生產線無法同時處理新舊油的混合物。范·杜因說:“在某一天,所有這些儲罐都須清空含有反式脂肪的原料,并重新裝滿不含反式脂肪的原料。”“這對于后勤來說是一場噩夢。(購買額外的儲罐太貴了。)
由于聯合利華以前有時也使用棕櫚油,一條供應鏈已經開始建立并運作。但是原材料從馬來西亞運到歐洲需要6周的時間,范·杜因有3個月的時間來完成這個切換。他開始買越來越多的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安排用卡車把貨按時運到各個工廠。1995年的一天,聯合利華(Unilever)在歐洲各地的工廠大門外,卡車排起了長隊。
這一刻徹底改變了食品加工行業。聯合利華是開拓者;在范·杜因組織該公司切換棕櫚油之后,幾乎所有其他食品制造商都效仿了。2001年,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表了一份聲明,宣稱“減少慢性疾病風險的飲食是減少飽和脂肪酸,消除人造脂肪中的反式脂肪酸”。如今,超過三分之二的棕櫚油用于食品。從帕丁頓項目到2015年,歐盟的消費量增長了兩倍多。同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給食品制造商三年的時間,讓他們去除在美國銷售的每種人造黃油、餅干、蛋糕、餡餅、爆米花、冷凍披薩、甜甜圈和餅干中的所有反式脂肪。事實上,所有這些都被棕櫚油取代了。
現在,在歐洲和美國,所有的棕櫚油都被用于食品中,而亞洲使用的棕櫚油要多得多:印度、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占據了全球棕櫚油消費總量的近40%。曾經用豆油烹飪的地方,棕櫚油已經取代了豆油。印度的增長速度快,該國經濟的加速增長是棕櫚油新受歡迎的另一個因素。
 
縱觀全球和整個歷史,經濟發展的一個共同點是,一個國家的人口對油脂的消耗與收入同步增長,次大陸也不例外。1993年至2013年,印度人均GDP從298美元增至1452美元。同期,農村和城市地區的油脂消費量分別增長了35%和25%,棕櫚油是導致這一增長的主要因素。政府補貼的“平價商店”(一個面向窮人的食品分銷網絡),從1978年開始銷售進口棕櫚油,主要用于烹飪;兩年后,這29萬家商店的卸貨量達到了27.35萬噸。到1995年,印度棕櫚油進口量已攀升至近100萬噸,到2015年已超過900萬噸。在那些年里,貧困率下降了一半,而人口增長了36%。
但棕櫚油在印度已不再只用于家庭烹飪——如今,棕櫚油已成為印度日益增長的快餐食品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至2016年間,印度的快餐市場增長了83%。據《國家報》報道,達美樂披薩、賽百味、必勝客、肯德基、麥當勞和唐恩都樂都使用棕櫚油,目前在中國共有2784家門店。在大致相同的時期內,包裝食品的銷量增長了138%;只需幾便士,你就可以買到幾十種含有棕櫚油的袋裝零食。
棕櫚油的用途不于食物。與其他油不同的是,它可以很容易和廉價地“分提”——分離成不同熔點的油——將其用于多種用途。馬來西亞棕櫚油生產商聯合種植園有限公司(United Berhad)的首席執行官卡爾貝克-尼爾森(Carl Bek-Nielsen)表示:“由于其多功能性,它擁有巨大的優勢。”
在食品加工行業發現棕櫚油的神奇特性后不久,從個人護理產品到運輸燃料,各行各業都將開始使用棕櫚油來替代其他食用油。但是,就像反式脂肪被認為是有益的,結果卻比它們所取代的更糟一樣,棕櫚油初被選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被認為是環保的。
隨著棕櫚油在世界各地的食品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它也在取代動物產品用于清潔產品和個人護理用品,如肥皂、洗發水、乳液和化妝品。如今,70%的個人護理用品含有一種或多種棕櫚油衍生物。
從歷史上看,肥皂通常來自動物油脂,而發源于印度次大陸的洗發水.初是用植物性表面活性劑(一種用作洗滌劑、乳化劑或發泡劑的物質)制成的。后來,合成原料開始流行起來,動物油脂在20世紀也加入其中。克羅達化工公司(Croda)負責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副總裁克里斯?塞納(Chris Sayner)表示,上世紀80年代,個人護理行業開始注意到消費者對“天然”成分的偏好,“許多消費者認為,天然成分等同于植物成分,而不是動物成分”。克羅達化工公司的客戶開始詢問它是否能生產出不含牛脂的植物性表面活性劑配方
正如范范·杜因在聯合利華所發現的,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的組成使它們成為**的替代品。尋找替代品的制造商發現棕櫚和棕櫚仁油含有與牛脂相同的脂肪類型。在如此廣泛的產品范圍內,沒有其他替代方案能提供同樣的優勢。賽納回憶說:“我們研究了動物脂的替代來源。”“棕櫚油和棕櫚仁油作為替代品進入市場。”

印度尼西亞巴布亞一個特許燒毀的森林用于棕櫚種植。攝影:Ulet Ifansasti /綠色和平組織
賽納認為,上世紀90年代初瘋牛病的爆發,引發了消費習慣的更大轉變。“公眾輿論、品牌資產和市場營銷共同推動了個人護理等從動物性產品轉向更加時尚的行業。克羅達在歐洲和美國公司開始轉變策略。
從動物性脂肪到棕櫚油的轉變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過去,當牛脂被用于肥皂等產品時,肉類工業的副產品——動物脂肪——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現在,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更“天然”成分的需求,香皂、洗滌劑和化妝品的制造商須運輸數千英里、用生產國造成環境破壞的產品取代了當地的廢棄物。(當然,肉類行業也有其自身的環境危害。)”Sayner問道。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生物燃料領域——旨在減少環境危害的意圖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1997年,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呼吁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消耗中的比例。三年后,它列舉了生物燃料對交通運輸的環境益處,并在2009年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指令》(RED),其中包括到202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運輸燃料中所占份額達到10%的目標。
與食品、家庭和個人護理產品不同,棕櫚油的化學成分使其成為**的替代品,而在生物燃料方面,棕櫚油、大豆、油菜籽和葵花籽油的表現都一樣好。但棕櫚油相對于這些競爭對手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價格。
貿易集團馬來西亞棕櫚油理事會(malaysia palm oil Council)首席執行官卡利亞娜?桑德拉姆(Kalyana Sundram)表示,歐盟的政策“為棕櫚油的消費創造了一個的市場”。西方遏制石油化工燃料對環境危害的立法嘗試——美國在2007年通過了自己的生物燃料授權——在欠發達國家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后果,對全球變暖帶來了重大影響。
2011年至2014年,生物燃料在歐盟的使用量增加了兩倍;在此期間,棕櫚油在生物燃料原料中所占的份額躍升了5倍。歐盟目前有一半的棕櫚油用于生物燃料,是赤字之前的兩倍。可持續發展標準后來被添加進來——盡管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和其他組織批評了這些標準的有效性——本月早些時候,歐盟委員會委員提議對與森林砍伐有關的生物燃料作物實施新的限制。但損害已經造成。
油棕被賦予了許多屬性,幫助它達到了主導地位。它是多年生常綠植物,可以全年生產。對于多年生樹木來說,它的光合作用非常有效,而且比其他植物油來源需要更少的土壤準備,從而降低了成本。它可以在不能種植其他作物的土壤上取得成功。重要的是,它每英畝的產量是所有油籽作物中高的——幾乎是油菜籽的5倍,幾乎是向日葵的6倍,大豆的8倍多。抵制棕櫚油只會導致棕櫚油被其他需要更多耕地的作物所取代,而且很可能導致更多的森林砍伐。
馬來西亞棕櫚油理事會(malaysia Palm Oil Council)的Sundram表示:“生產成本遠低于任何(可比較的)植物或動物油脂。”“工業只是在向消費者兜售好處。”
幾十年來,棕櫚的生產優勢一直沒有得到實現,直到一位名叫萊斯利?戴維森(Leslie Davidson)的蘇格蘭人發起了或許是該行業歷史上.重大的創新。1951年,20歲的戴維森來到英屬馬來亞,在聯合利華的一個種植園工作。四年后,公司把他調到了喀麥隆。油棕原產于西非,1875年從西非傳入馬來西亞。在喀麥隆,戴維森注意到類似稻象甲的昆蟲包圍著棕櫚果。在馬來亞,種植園雇傭了數百人人工授粉,然而在喀麥隆授粉效率更高。
當聯合利華在1960年把戴維森派回馬來亞(現在的馬來西亞)時,他告訴他的老板,他認為馬來西亞的傳粉行業完全錯了,昆蟲是油棕的天然傳粉者。認識戴維森的卡爾貝克尼爾森(Carl Bek-Nielsen)說:“他們讓他管好自己的事,別摻和進來。”
1974年,戴維森成為聯合利華國際種植園集團的副主席。他招募了三名昆蟲學家,由巴基斯坦科學家拉赫曼·賽義德(Rahman Syed)帶領,他曾前往喀麥隆進行調查。.終,賽義德認定戴維森的預感是正確的:一種特殊的象鼻蟲正在給油棕樹授粉,戴維森得到了馬來西亞政府的許可,可以進口一些。
1981年2月21日,聯合利華在柔佛州的馬默莊園釋放了2000名埃雷多比烏斯·卡梅魯努斯。結果立竿見影,無不良反應,傳粉象鼻蟲分布于馬來西亞各地。第二年,該國的棕櫚油產量增加了40萬噸,棕櫚仁產量增加了30萬噸。
新的授粉技術是棕櫚油生長的關鍵因素。隨著產量的攀升,人工授粉的勞動力成本被更有效地用于采摘果實,用于油棕櫚種植園的土地數量出現了爆炸式增長。戴維森徹底改變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未來。

在印度尼西亞馬穆朱的一個種植園里,一名工人拿著棕櫚果。攝影:Antara Foto Agency/路透社
但如果沒有兩國決策者的推動,這些變化是不會發生的。“我們看到兩國政府都在大力支持農業,因為這是發展經濟的一種簡單方式,”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東京研究所(Institute of AdvancedStudies)研究員拉奎爾·莫雷諾-佩納蘭達(Raquel Moreno-Penaranda)說。馬來西亞..產業部長郭炳湘(Teresa Kok)去年10月在馬德里舉行的歐洲棕櫚油大會(European Palm Oil Conference)上表示:“棕櫚油是消除貧困的同義詞。1961年,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獨立四年后,開始實施棕櫚出口促進計劃,作為減少貧困的一種手段。橡膠一直是一種關鍵作物,但隨著價格下跌,政府啟動了一項計劃,用油棕櫚取代橡膠種植園。1968年,馬來西亞為棕櫚油生產商提供了一系列稅收優惠。隨后,該行業大舉投資于榨油技術,以提取果實中的油脂。20世紀70年代初,分提技術得到了發展,擴大了棕櫚油在食品和其他方面的應用。

來源:油脂工(gong)程師之家   油脂工(gong)程師之家oilsengineer,譯自《衛(wei)報(bao)》,原題為“How the world got hooked on palm oil”,原文(wen)作者:Paul Tullis ,科羅拉多州( Colorado)的自由撰稿(gao)人。



聯系我們

聯系電(dian)話(hua):15617916515(方總)  電(dian)話(hua):0371-86561189

傳真:0371-86561186  郵箱:info@kingdoind.com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億達(da)科技(ji)新城55號樓

互動平臺

二維碼

Copyright ©  河南恒天久大實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   網站地圖 RSS XML    技術支持: